阿里巴巴“存款代币”试验:一场颠覆跨境支付的技术博弈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2025年,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跨境支付领域投下一枚“深水炸弹”——探索“存款代币”模式。这一将银行存款转化为区块链代币的技术,试图破解传统跨境支付的高成本、低效率难题。香港凭借政策红利、技术积累与市场需求,成为关键试验场。但存款代币的推广也面临监管合规、金融稳定与技术安全的挑战。阿里巴巴的尝试,是科技巨头对全球支付体系的重构,更是中国金融科技“走出去”的缩影。

深度链讯 2025年11月14日讯

热点概况:存款代币阿里巴巴跨境支付“新武器”

2025年11月,一则消息在金融科技圈引发震动: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部门正低调推进“存款代币”(Deposit Token)模式,试图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构跨境支付生态。这一模式并非将资金简单“上链”,而是将银行实际存款转化为区块链代币,用户可通过代币实现7×24小时实时转账,手续费较传统SWIFT系统降低80%以上,到账时间从1-3个工作日缩短至秒级。

阿里巴巴的入局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便通过Ensemble项目与泰国央行合作探索跨境代币化用例;2025年,HKMA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计划建立香港快速支付系统(FPS)与内地网上银行支付系统(IBPS)的互联,支持实时小额跨境汇款。与此同时,汇丰、瑞银、花旗等国际银行已率先试水代币化存款服务,汇丰在香港推出的企业级代币化存款服务,允许客户将港元或美元存款转换为区块链代币,实现“点对点支付、无中介、24小时在线”。

阿里巴巴选择此时入场,背后是跨境电商市场的“刚需”。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网上零售额达11.28万亿元,每10元消费支出中有3元来自线上,但传统跨境支付仍存在手续费昂贵、到账时间长、诈骗率高等痛点。存款代币的“技术红利”,恰好对准了这一市场缺口。

态度观点:存款代币,是颠覆者还是“伪创新”?

1. 技术突破:从“代理行模式”到“区块链直通”

传统跨境支付依赖代理行模式,资金需经多层中介流转,不仅叠加了不菲的中介费用与汇兑成本,更存在2-5天的清算延迟。以SWIFT系统为例,平均每笔跨境汇款费用约30美元,中小微企业因资金周转效率低下深受其累。而存款代币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架构,各参与央行运营独立节点却能实时互联,既保障了各国货币主权的完整无损,又借助共识机制破解了多方互信难题。

这一技术突破并非“纸上谈兵”。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HKMA、泰国央行等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基于区块链架构实现多币种秒级直通式跨境支付。2025年,该项目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国内某央企通过货币桥完成的跨境结算业务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资金“秒级到账”且全程无中间行手续费。阿里巴巴的存款代币试验,可视为这一技术框架的“商业版延伸”。

2. 政策博弈:香港的“开放”与内地的“审慎”

香港成为存款代币的关键试验场,与其政策红利密不可分。HKMA不仅通过Ensemble项目推动代币化市场发展,更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探索跨境支付互联。2025年,HKMA计划推动7家银行上线代币化存款服务,部分可能逐步向个人开放。这种“开放姿态”与内地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人民银行已暂停私人稳定币和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市场进度,显示出对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主权的深层考虑。

阿里巴巴的试验,本质是一场政策与技术的“平衡术”。若完全遵循内地监管框架,存款代币可能因“去中介化”特性冲击传统金融体系;若过度依赖香港的“监管沙盒”,又可能面临法律地位不明确、私钥管理风险等问题。如何在创新与合规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阿里巴巴能否成功的关键。

3. 商业逻辑:从“流量思维”到“产业赋能”

存款代币的推广,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商业逻辑的重构。传统跨境支付依赖“流量变现”,通过手续费和汇兑差价获取收益;而存款代币试图通过“技术赋能”重构价值链——银行通过代币化降低清算成本,企业通过实时到账提升资金周转效率,用户通过低手续费节省交易成本。

这一逻辑在中小微企业市场尤为明显。全球约17亿无银行账户人群可通过数字钱包直接使用存款代币服务,扩大金融普惠范围;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可通过代币化存款实现“美金和人民币双收汇通道”,时效快、成本低。阿里巴巴的试验,若能成功落地,或将重塑跨境支付的“游戏规则”。

4. 风险隐忧:金融稳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存款代币的推广并非“一路坦途”。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曾警告,加密货币享受财政收益的同时,不应将风险转移给银行。具体而言,代币化存款可能加速资金从传统储蓄账户流向高收益链上产品,迫使银行调整利率策略(如英国巴克莱银行已试点将英镑代币化活期存款利率提升至2.5%,较传统活期存款高10倍)。此外,跨境资金流的“去中介化”可能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甚至引发本币美元化、表外杠杆向表内资产渗透等问题。

技术安全亦是另一重挑战。2025年10月,保利集团曾发布声明,澄清与“香港保利稳定币”“保利稳定币基金”等无关,提醒公众警惕诈骗。阿里巴巴需构建更稳健的技术架构,例如通过多签机制、冷钱包存储等方式保障资金安全,否则一次黑客攻击就可能摧毁用户信任。

结尾:存款代币,是终点还是起点?

阿里巴巴的存款代币试验,本质是一场对全球支付体系的“重构实验”。它试图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金融的稳定性与数字货币的效率结合,破解跨境支付的“不可能三角”——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性。若成功落地,其影响将远超商业范畴:重塑全球支付生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赋能中小微企业。

阿里巴巴的试验能成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产业区块链

ETHZilla 发布财报并加速 RWA 代币化,区块链资产新方向浮出水面

2025-11-14 23:05:02

产业区块链元宇宙基建革命

2025-7-14 17:51: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