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Finternet 2025 峰会召开 聚焦 RWA 与数字合规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1 月 4 日 Finternet 2025 峰会在香港开幕,而前两日金管局刚发布 “金融科技 2030” 愿景、渣打披露 8 成高端客户想投数字资产。本文结合这些 11 月热点,拆解峰会聚焦的 RWA 代币化、合规创新等核心议题,说明政策端的基建布局、市场端的机构入场、应用端的技术落地已形成合力。数字金融不是概念游戏,而是靠合规与实体支撑的新赛道,香港正以清晰路径筑牢国际枢纽地位,这波变革已关乎每个从业者与投资者。

前言:11 月香港连发三大动作!这场峰会,戳破行业最真实的未来

深度链讯 2025年11月4日讯:2025 年 11 月 4 日,香港君悦酒店的会议厅里,贝莱德、渣打这些机构的负责人挤在第一排 ——Finternet 2025 亚洲数字金融峰会开幕了。但比峰会本身更重磅的是,这只是香港 11 月的第三件大事:3 日金管局刚发布 “金融科技 2030” 愿景,同一天渣打说近 8 成高端客户想买数字资产。
这三件事凑在一起,根本不是巧合。以前总有人问数字金融是不是骗局、能不能赚钱、有没有未来,现在答案就摆在这:政策在铺路,机构在砸钱,技术在落地。今天咱们就把这些事串起来,不管你是从业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能看懂这行到底要往哪走。

一、热点概况:峰会只是收尾,11 月已有三大关键铺垫

要明白这场峰会的分量,不能只看当天的议程,得先把 11 月头四天的事捋清楚。从政策到市场再到行业,所有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1. 峰会本身:谁来、聊什么、有啥新说法?

先说峰会的基本情况。时间是 11 月 4 日全天,地点在香港君悦酒店,主题叫 “链通理想,共筑未来”,由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金融发展局和 OSL 集团支持,财新国际当媒体伙伴。
来的人都是能决定行业走向的角色:贝莱德亚太区产品战略主管 Daniel Maley、渣打集团 SC Ventures 首席执行官 Alex Manson,还有 Solana 基金会总裁 Lily Liu。会上聊的也全是硬话题:RWA 代币化怎么落地、稳定币怎么合规应用、数字资产怎么管。
更关键的是监管方的表态。香港证监会执行董事叶志衡在会上说,未来几个月要推 “加速计划”,帮创新产品更快落地,相当于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Solana 的 Lily Liu 也透露,他们要和西联合作搞支付,还要做链上原生 IPO,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动作。

2. 11 月铺垫:政策、市场、行业全动起来了

峰会能聊得这么具体,全靠 11 月前几天打下的基础,主要是三方面的大动作:
第一是政策端定了 “路线图”。11 月 3 日,金管局发布 “金融科技 2030” 愿景,明确要搞四大事:建数据和支付基建、推人工智能应用、强化风险防控、促进资产代币化,光具体项目就有 40 多个。金管局总裁余伟文直接说,代币化资产要靠数字港元、稳定币来结算,这等于把技术路径都画清楚了。
第二是市场端亮了 “成绩单”。还是 11 月 3 日,渣打公布了一份调查,访了 500 多个有百万港元以上流动资产的客户,结果近 8 成人想在未来 12 个月投数字资产,3 成人已经买了。而且渣打自己也宣布,11 月就要推虚拟资产 ETF 交易服务,客户能直接在银行平台买。另一边,机构也在加仓,Strategy 上周刚花 4560 万美元买了 397 枚比特币,今年已经赚了 26.1%。
第三是行业端凑齐了 “玩家”。11 月 3 日开幕的香港金融科技周,来了 3.7 万人、700 多家机构,蚂蚁、腾讯、华为这些内地企业全来了。度小满还现场演示了金融大模型,说能把贷款审核从 10 分钟缩到 30 秒,风险误判率降 50% 以上。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说了数据:香港现在有 1200 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比去年多 10%,预计 2032 年行业收入能超 6000 亿美元。

二、态度观点:别再被炒作带偏了,这才是数字金融的真玩法

看完这些事,肯定有人想问:这跟我有啥关系?我敢说,关系大了。以前这行靠炒作赚钱,现在靠实力吃饭,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投资者,跟不上就得被淘汰。下面从市场、商业模式、行业应用三个最实在的角度,跟大家说透。

1. 市场:机构和高端客户进场,只认 “合规 + 实体”

以前一提到数字资产,很多人想到的是暴涨暴跌、割韭菜。但现在不一样了,渣打的高端客户、贝莱德这样的机构,他们的钱可不是随便投的,他们认的是 “合规 + 实体” 这两个硬标准。
渣打的调查里有个细节很关键:已买数字资产的客户,平均用 2.5 个平台,而且只敢把 2 成以下的钱投进来。他们怕的是平台不安全、产品没支撑。所以渣打自己推虚拟资产 ETF,就是因为 ETF 受监管,比随便买代币安全。贝莱德、富兰克林邓普顿在峰会上聊的,也全是代币化基金、RWA 这些有真实资产托底的东西。
再看市场数据,以太坊的 ETF 第三季度资金流入已经超过比特币了,分析师说它要进入 “超级周期”。为啥?因为以太坊的 “Fusaka” 升级能提升交易效率,而且很多 RWA 项目都建在它上面,有实际用途。反观那些没技术、没实体支撑的代币,根本没人关注。
对投资者来说,信号很明确:别再听别人说哪个币能暴涨了,要盯就盯有监管背书、能和实体挂钩的产品。对从业者来说,更得明白:市场已经从 “炒概念” 变成 “做实体”,RWA 代币化、合规 ETF 这些方向,才是能赚到钱的正道。

2. 商业模式:合规不是麻烦,是能长久赚钱的根本

很多人觉得合规太麻烦,会限制创新。但看看 11 月的案例就知道,合规恰恰是能活下去、赚大钱的关键。
OSL 集团为啥能当峰会支持方?因为它是香港首家持牌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在全球 10 多个市场拿了 50 多张牌照。这意味着它能跟贝莱德这些机构合作,能做的业务比没牌照的平台多得多。金管局的 “商业数据通” 也是一样,试行期间就帮银行批了 16 亿港元中小企贷款,现在正式推出,还公布了管治框架,就是靠合规让银行敢用、企业敢试。
再看监管的态度,不是要堵死创新,而是要帮着规范。证监会要推的 “加速计划”,就是想当监管和市场的桥梁,让好的创新产品更快落地。金管局的 “金融科技 2030” 愿景里也说,要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还要为量子计算机时代做准备,这都是在帮行业铺路。
那些觉得合规麻烦的玩家,早就被淘汰了。11 月韩国还要新设虚拟资产分析部门,查非法转移资金的行为,全球监管都在收紧。现在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先搞懂规则,在规则里做创新,才能长久赚钱。

3. 行业应用:技术已经落地,早就影响你的生活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太 “高大上”,跟普通人没关系。但其实数字金融的应用早就走进日常生活了,11 月的案例里全是证据。
先说银行服务,现在香港 75% 的银行都在用 AI,97% 的零售银行在用合规科技。你用手机银行开户不用跑网点、贷款审批变快了,这些都是金融科技的功劳。度小满的大模型更直接,能分析每天近 7 万通客户消息,自动出报告帮银行改产品,还能当审核助手,把 10 分钟的活儿缩到 30 秒。
稳定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Solana 要和西联合作搞支付,就是因为稳定币跨境转账快、成本低。行业报告说,稳定币支付的年增长率是传统支付的十倍,尤其是企业之间的转账,以前要几天,现在几分钟就到账。美国的《GENIUS 法案》、欧盟的《MiCA 条例》也在推进,以后用稳定币付款会更普遍、更安全。
还有中小企业,以前贷款难,因为银行看不到真实经营数据。现在 “商业数据通” 能让银行在企业同意后,拿到电子贸易、供应链这些数据,贷款批起来又快又准,试行期间就批了 16 亿,以后会帮到更多小企业。
这些都不是未来的设想,是现在已经在发生的事。数字金融不是虚无缥缈的技术,是能让服务更方便、让生意更好做的工具。

4. 香港的角色:不是偶然,是必然的枢纽

最后必须说一下,为啥这些事都发生在香港?11 月的所有动态都说明,香港成为数字金融枢纽,是政策、市场、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上,香港有清晰的路线:从 “金融科技 2025” 到 “金融科技 2030”,再到证监会的 “加速计划”,监管不是一刀切,而是先试后推,比如 “商业数据通” 先试行再正式推出,让企业有调整的空间。
生态上,香港已经凑齐了所有玩家:有 OSL 这样的持牌平台,有贝莱德、渣打这样的机构,有蚂蚁、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还有 1200 多家金融科技企业,形成了完整的链条。企业在这里能找到资金、找到技术、找到合规路径,自然愿意来。
更关键的是 “连接” 作用,香港能把内地的市场和国际的资金连起来。内地有大量的实体资产能做 RWA 代币化,国际上有大量想投资的资金,香港靠政策和技术当桥梁,把两者串起来。李家超说香港是 “全球金融科技第一城”,不是吹出来的,是靠这些实打实的动作拼出来的。

三、结尾:变革已经开始,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总结一下,Finternet 2025 峰会不是一场普通的会议,它是 11 月香港数字金融动作的 “集中亮相”。从金管局的政策铺路,到渣打客户的资金入场,再到度小满的技术落地,所有事都指向一个结论:数字金融已经走过炒作阶段,现在拼的是合规能力、实体支撑和落地效果。
对从业者来说,RWA 代币化、合规科技、AI 金融应用这几个方向,就是未来的黄金赛道。别再琢磨怎么靠概念讲故事,要沉下心做能服务实体的项目,跟着政策和机构的方向走,肯定不会错。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放弃 “一夜暴富” 的想法,选择有监管背书的产品,比如渣打要推的虚拟资产 ETF,或者有真实资产托底的 RWA 项目。这些产品虽然涨得可能慢,但更安全,能真正分享行业发展的红利。
你觉得稳定币支付、AI 贷款审核这些应用,哪一个会最先大规模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你对投资数字资产有什么顾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产业区块链

从 BTS 到华语歌手:2025 音乐 RWA 代币化席卷全球,香港成合规核心区

2025-11-4 17:55:07

产业区块链

2025香港证监会政策松绑:数字资产领域开放与监管的双重探索

2025-11-4 19:47: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