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盈控股“押注”Web3.0:RWA代币化是金融新蓝海,还是资本游戏?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2025年10月,汇盈控股联合科技与金融企业成立RWA代币化合营公司,剑指6000亿美元Web3.0市场。这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碰撞,不仅暴露了行业对流动性革命的渴望,更揭示了资产代币化背后“技术赋能”与“监管博弈”的双重逻辑。当230亿美元规模的RWA市场以260%的增速狂奔,当香港监管为Web3.0亮起绿灯,汇盈控股的破局之举,或将重新定义金融资产的流通规则。

热点概况:一场“万亿市场”的抢滩战

深度链讯 2025年10月13日讯:汇盈控股(00821.HK)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汇盈金融科技,与深圳高歌、深圳峰霖汇签订合营协议,共同成立一家专注于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公司。这家注册资本100万元的合营企业,股权结构暗藏玄机——汇盈金融科技持股34%,深圳高歌与深圳峰霖汇各占33%,财务业绩并入集团账目,董事会三席中汇盈系占据两席。

表面看,这是传统金融机构向Web3.0领域的“试水”;深层里,却是一场对“万亿市场”的抢滩战。据Redstone研究报告,2025年中期RWA市场规模已突破230亿美元,半年增速超260%;波士顿咨询更预言,到2030年,代币化RWA部门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6万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全球金融市场”。

态度观点:传统金融的“破界”与“重构”

1. 从“中介垄断”到“去中心化”:金融流通的革命

传统金融市场中,资产与资金的匹配高度依赖中介机构。例如,一座价值1亿元的写字楼,只有机构投资者能参与购买;普通投资者若想参与,需通过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等间接方式,且面临高额管理费与流动性限制。RWA代币化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写字楼可被拆分为10万份代币,每份1000元,普通投资者不仅能按比例持有,还能直接在链上交易,24小时全球流通。

这种“碎片化持有”与“去中心化交易”,不仅降低了参与门槛,更让资产流动性从“本地循环”跃升至“全球流动”。对汇盈控股而言,这不仅是业务边界的拓展,更是对传统金融“中介垄断”模式的颠覆。

2. 从“纸质合同”到“代码即法律”:信任的重构

RWA代币化的核心,是将物理或金融资产转化为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法律与财务要求:如何证明代币化房产的产权清晰?如何确保代币持有者的收益分配公平?如何防范智能合约漏洞导致的资金损失?

深圳峰霖汇提供的法律咨询与合规体系构建服务,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例如,通过KYC(了解你的客户)与AML(反洗钱)工具,确保代币购买者的身份合法;通过许可型代币设计,限制代币转让范围,满足监管要求;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执行,确保租金分配、投票权等权利按代码规则运行,减少人为干预。

这种“代码即法律”的信任机制,或将重新定义金融交易的底层逻辑——从依赖“人性信任”转向依赖“技术信任”。

3. 从“政策观望”到“主动拥抱”:监管的转向

汇盈控股选择此时入局,与香港监管对Web3.0产业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2025年,香港政府已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清晰监管框架,推出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试点,并允许黑石、富达等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代币化国债。这种“监管绿灯”,为RWA代币化提供了合规土壤。

但监管的“拥抱”并非无条件。香港证监会明确要求,RWA代币化需满足“资产真实存在”“投资者适当性”“反洗钱合规”三大原则。这意味着,合营公司不仅要证明代币化债券的发行方信用良好,还要确保购买代币的投资者具备风险承受能力,更要追踪每一笔代币流转的资金来源。任何一环的疏漏,都可能让这场实验戛然而止。

行业影响:金融市场的“链上重构”

1. 资产端:从“非标”到“标准”,从“孤立”到“连接”

传统资产市场中,房地产、艺术品、债券等资产因流动性差、标准化程度低,被称为“非标资产”。RWA代币化的过程,本质上是对这些资产的“标准化”改造——通过区块链技术,将资产的价值、所有权、收益权等信息编码为数字代币,使其能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交易、分割。

例如,一幅价值1亿元的名画,过去只能整体拍卖,流动性极低;代币化后,可拆分为1万份代币,每份1万元,艺术爱好者不仅能按比例持有,还能在链上交易,甚至通过DeFi(去中心化金融)平台质押代币获得贷款。这种“标准化”与“连接性”,将让传统“非标资产”焕发新生。

2. 资金端:从“本地配置”到“全球配置”,从“长周期”到“短交易”

对投资者而言,RWA代币化的最大价值,在于打破了地理与资本限制。例如,中国投资者要购买美国国债,过去需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渠道,流程繁琐且额度有限;代币化后,美国国债可上链为数字代币,全球投资者通过数字钱包即可直接购买,资金24小时跨境流动。

同时,代币化资产的交易周期大幅缩短。传统债券交易需通过清算所结算,通常需要T+2(交易日后两天)完成;区块链上的代币交易可实时结算,资金效率提升数倍。这种“全球配置”与“短交易”特性,将彻底重构金融市场的资金循环模式。

3. 监管端:从“事后追责”到“链上透明”,从“人工审核”到“智能监管”

监管机构对RWA代币化的态度转变,源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与“全程可追溯”特性。例如,代币化债券的每一次交易、利息支付、本金偿还,都会在链上留下不可删除的记录,监管机构可实时监控资金流向,防范洗钱与欺诈。

这种“链上透明”,为监管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例如,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可确保代币化资产的收益分配符合监管要求;通过跨链互操作性,可追踪代币在不同区块链间的流转,防止资金逃避监管。或许,这正是传统金融监管向“智能监管”转型的起点。

结语:金融行业的“链上未来”已来

汇盈控股的这场实验,远不止是一家公司的战略选择,更是金融行业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型的缩影。当230亿美元规模的RWA市场以260%的增速狂奔,当香港监管为Web3.0亮起绿灯,当普通投资者能通过数字钱包持有全球资产,一个事实愈发清晰:金融资产的流通规则,正在被区块链技术重新书写。

这场变革中,传统金融机构的“破界”与科技公司的“入局”,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RWA代币化能否从“小众实验”走向“主流市场”?监管框架如何在“创新”与“风险”间找到平衡?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值得每一个金融从业者深思。

你认为RWA代币化是金融行业的未来,还是一场技术泡沫?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产业区块链

跨境支付“成本悬崖”:稳定币如何改写全球贸易规则?

2025-10-13 17:28:54

产业区块链

电影元宇宙新范式:区块链分账系统如何改变好莱坞投资生态

2025-10-13 20:08: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