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推进RWA计划,布局数字资产化战略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当传统房企遇上区块链技术,绿地控股正以RWA计划掀起一场资产流通革命。2025年10月,这家万亿级房企宣布通过旗下绿地金创科技集团推进真实资产代币化,将房地产、碳信用等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依托香港政策红利与自研技术平台,绿地不仅打通了跨境融资新渠道,更以“500元起投康养公寓”的实践重塑行业规则。这场变革背后,是房地产行业从“重资产”向“数字资产”的范式跃迁。

热点概况:万亿房企的数字资产突围战

深度链讯 2025年10月10日讯:绿地控股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旗下金融科技平台绿地金创科技集团正推进真实资产代币化(RWA)计划,将房地产、碳信用等资产转化为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未来可能以500元的价格,持有上海绿地国际康养城“颐尚居”项目0.01%的收益权,每月获得租金分红。

这场变革并非空中楼阁。绿地金创已激活国内近500亿元不动产使用价值,完成绿地虹桥世界中心、铂瑞公寓等标杆项目的代币化部署。在香港,其控股的绿地(亚洲)证券持有数字资产咨询与管理双牌照,允许发行代币化房地产基金并接入持牌交易所。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家房企正与文创、文旅企业商谈非遗IP、文旅项目的链上发行,试图构建“房地产+文化”的数字资产生态。

政策东风正劲。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首次将房地产纳入代币化范畴,允许银行/券商直接服务零售客户。绿地金创与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合作完成的跨境数据确权测试显示,通过智能合约分层设计,康养公寓的租金收益权可吸引险资、对冲基金等多层次投资者,单套资产流动性较传统REITs提升300%。

态度观点:RWA如何改写房地产游戏规则?

1. 融资革命:从“信贷依赖”到“全球募资”

传统房企的融资路径正在被颠覆。绿地金创CTO王浩算了一笔账:通过香港持牌交易所发行数字资产,房企融资成本较传统信托下降380个基点。以绿地香港铜锣湾写字楼项目为例,其将29亿港元资产拆分为100万份NFT产权凭证,最低投资门槛仅1000港元,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0%。

这种模式破解了房企的两大痛点:一是突破地域限制,直接对接全球机构投资者;二是实现资产轻量化,将重资产转化为可实时交易的链上权益。更关键的是,代币化资产可通过衍生品市场对冲价格波动,例如推出与地产代币挂钩的期权产品,构建风险分散机制。

2. 资产觉醒:让“钢筋水泥”流动起来

房地产行业的“流动性诅咒”正在被打破。绿地“权易宝”平台的实践显示,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康养公寓的使用权可进行二次流转。以上海绿地国际康养城为例,其将使用权拆分为5000份,散户最低500元即可参与投资,租金收益按季度自动分配至投资者钱包。

这种碎片化交易模式彻底改变了不动产的投资逻辑。过去,普通投资者难以参与动辄数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如今,通过代币化技术,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物业收益权可被拆分为“数字积木”,让更多人分享资产增值红利。数据显示,这种模式使资产流动性较传统REITs提升300%,资金周转率提高30%。

3. 合规突围:香港成为全球RWA试验场

绿地金创的牌照壁垒正在构筑竞争护城河。其控股的绿地(亚洲)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VA4/VA9双牌照,这是数字资产领域的最高级别合规认证。更稀缺的是,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全球仅发放12张,若绿地最终获批,将成为唯一拥有此类牌照的国资背景企业。

这种合规优势在跨境数据确权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与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合作,绿地金创完成了康养公寓租金收益权的智能合约分层设计,将优先层(年化5.8%)、权益层(增值权)、风险层(诉讼回款)分别出售给保险资金、对冲基金及专业处置机构。这种结构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更验证了RWA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兼容性。

4. 技术攻坚:从“链下确权”到“链上治理”

RWA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实现“链上可编程”与“链下可信连接”的双重目标。绿地金创采用“联盟链+公链”混合架构,通过预言机、物联网技术实时更新资产状态。例如,在绿地虹桥世界中心项目中,部署的IoT设备可实时监测写字楼入住率和能耗数据,将传统需要6个月的尽职调查周期压缩至17天。

这种技术穿透力正在重构资产估值体系。随着租金收益权代币化技术成熟,传统租售比指标可能被颠覆。同一物理资产的不同经济权益(如运营收益权、资产增值权)可在市场上分别交易、独立定价,催生出专业化的细分投资策略。

行业影响:一场静悄悄的金融基础设施革命

1. 房企转型:从“开发商”到“资产运营商”

绿地的实践揭示了房企的新生存法则。当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代币化技术为房企提供了盘活存量资产的新路径。通过将物理资产转化为数字权益,房企可优化资产负债表,以更少资本撬动更大规模资产。

这种转型已在数据层面显现成效。2025年上半年,全球RWA市场规模从86亿美元跃升至230亿美元,其中代币化私人信贷占比58%,美国国债占比34%。波士顿咨询预测,至2030年全球RWA代币化市值将达16万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房地产行业。

2. 金融重构:香港的“双枢纽”战略野心

香港正以房企RWA为支点,加速建设全球代币化资产市场。其“离岸人民币+虚拟资产”双枢纽战略与绿地实践深度契合:一方面,港元稳定币计价的政府绿色债券与房地产RWA结合,为离岸人民币创造新型锚定资产;另一方面,房企通过资产代币化盘活存量不动产,实现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的赋能。

这种战略定位使香港在金融中心竞争中找到差异化路径。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明确表示:“香港的目标是成为亚洲RWA定价中心,通过‘离岸人民币+虚拟资产’双枢纽,构建美元体系外的新金融基础设施。”

3. 投资者革命:500元投资尖沙咀酒店

RWA模式正在重塑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图谱。在绿地香港尖沙咀五星级酒店项目中,30年收益权被代币化为100万枚NFT,每枚对应0.0003%收益权。投资者可在持牌交易所24小时买卖,收益每日自动结算,彻底打破了传统商业地产投资的高门槛、低流动性局限。

这种普惠性不仅体现在投资门槛降低,更在于风险收益结构的优化。通过智能合约的分层设计,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优先层、权益层或风险层产品,实现个性化资产配置。

挑战与破局:代币化时代的三重考验

1. 技术信任:如何确保链上链下1:1锚定?

尽管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但链下资产的真实性仍需严格验证。绿地金创引入ON1ON Custody作为持牌托管机构,通过“动态尽职调查链”实时监测康养公寓的入住率和能耗数据,将传统需要6个月的尽职调查周期压缩至17天。但如何建立跨司法辖区的资产核查标准,仍是行业待解难题。

2. 监管协同:跨境规则如何接轨?

RWA的跨境特性要求监管机构突破地域限制。香港证监会建立的证券型代币(STO)穿透式监管框架,采用“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原则,为房企资产代币化提供了明确指引。但在内地,房地产代币化仍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实现“香港经验”与内地监管的衔接,考验着企业的合规能力。

3. 市场教育:投资者认知如何突破?

尽管RWA模式降低了投资门槛,但普通投资者对数字资产的认知仍存障碍。绿地金创通过“中海大会员平台”等客户数字化工程,打通全业态客户数据,提升投资者教育效率。但如何建立透明、可信的信息披露机制,仍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结语:资产流通的新纪元已经到来

当区块链技术穿透钢筋水泥,当500元可以投资尖沙咀酒店,房地产行业的价值流通逻辑正在被重新定义。绿地控股的RWA实践,不仅为自身化债融资开辟新渠道,更以“技术穿透+合规创新”重塑了全球资产流通的基础设施。

这场变革远未结束。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和内地数字货币试点的推进,RWA有望成为连接实体经济与数字金融的关键桥梁。对于传统房企而言,这既是生存的挑战,更是转型的机遇——谁能率先完成“重资产”向“数字资产”的跃迁,谁就能在新一轮周期中占据先机。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产业区块链

港股冰火两重天:稳定币狂欢背后的资本博弈与行业重构

2025-10-9 19:49:11

产业区块链

跨链音乐NFT互操作性困局:2025年行业联盟链的标准化突围

2025-10-10 20:35: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