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况:一场政策红利与市场理性的激烈碰撞
深度链讯 2025年10月9日讯:2025年10月9日,港股市场在稳定币概念股的狂热与生物医药、科技股的集体低迷中,上演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结构性分化大戏。
稳定币概念:牌照预期催生妖股横行
多点数智(02586.HK)凭借“筹备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的消息,盘中一度飙升89%,最终收涨23.64%,总市值突破百亿港元。这家2024年底才上市的零售数字化企业,通过布局比特币与Web3人才战略,成功搭上政策快车。然而,同日御银股份(002677.SZ)的跌停板,却撕开了概念炒作的风险裂痕——这家多次澄清“不涉及稳定币业务”的公司,在资金出逃下创下50.3%的换手率,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净卖出2.63亿元。
生物医药:估值重构下的集体溃退
晶泰控股(02228.HK)因146.4万股限售股解禁暴跌23%,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这家AI制药龙头的崩塌,叠加诺诚健华、药明生物等超10%的跌幅,暴露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估值调整对港股的传导效应。国盛医药研报指出,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叠加研发进展放缓,导致创新药板块资金持续外流。
科技股:5G逆袭与大型科网股的冰火两重天
中兴通讯(00763.HK)凭借5G订单增长预期逆势涨3.5%,哔哩哔哩(09626.HK)因游戏出海收入增长2.92%。但百度、美团等大型科网股跌超3%,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7%,显示市场对高估值板块的谨慎态度。这场分化背后,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下,资金从成长股向避险资产的迁移。
态度观点:狂欢背后的三重警示
警示一:稳定币概念股——政策红利与业绩脱节的危险游戏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后,市场对牌照的炒作达到癫狂状态。多点数智的暴涨,本质是资金对“政策套利”的集体押注。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一针见血地指出:“业务开展至少需要1-2年,当前行情完全是预期炒作。”这种脱实向虚的狂欢,在御银股份的跌停板上现出原形——当公司多次澄清“无相关业务”时,仍有资金前赴后继,最终在机构撤离中崩盘。
数据透视:
- 多点数智换手率16.48%,显示短期资金博弈激烈
- 御银股份龙虎榜净卖出2.63亿元,机构席位占比超60%
- 香港金管局尚未接受牌照申请,业务落地存不确定性
这场游戏暴露出资本市场的致命弱点:当政策红利成为唯一叙事,业绩支撑的缺失终将引发踩踏。投资者需警惕“概念大于实质”的陷阱,避免成为最后接棒者。
警示二:生物医药——创新瓶颈与资本撤离的死亡螺旋
晶泰控股的暴跌,绝非个案。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正经历十年未有之变局:美联储加息导致融资成本飙升,研发管线同质化严重,商业化进程受阻。港股医药板块年内跌幅已超30%,资金持续流向黄金、新能源等避险资产。
行业真相:
- 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额同比下降42%
- 港股医药股平均市盈率跌至15倍,创历史新低
- 创新药从临床到上市周期延长至8-10年
这场估值重构背后,是资本对“伪创新”的彻底抛弃。唯有具备真正临床价值、差异化管线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投资者需用显微镜审视企业研发实力,而非盲目追逐概念。
警示三:科技股——流动性收缩下的结构性调整
当5G订单增长能催生中兴通讯3.5%的涨幅,而大型科网股却集体下跌时,市场正在传递明确信号:全球流动性收缩下,科技股将经历残酷分化。那些具备稳定现金流、实际业务支撑的企业(如5G基础设施、AI算力),将成为资金避风港;而依赖故事讲述、估值虚高的标的,将面临持续抛压。
资金流向:
- 10月9日黄金股获资金净流入12.7亿元
- 科技股ETF单日赎回额达8.3亿元
- 半导体板块市盈率从60倍跌至35倍
这种调整并非坏事。当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真正的科技龙头,将在行业出清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行业深度:稳定币革命——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
稳定币的爆发,绝非简单的技术革新。美国参议院通过《稳定币统一标准保障法案》,香港立法会实施《稳定币条例》,背后是美元体系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战略卡位。
数据冲击:
- 全球稳定币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超多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供应量
- 2024年稳定币交易额达37万亿美元,是比特币的2倍
- 83%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欧元仅占0.24%
这场革命暗藏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野心。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警告:“美元稳定币的全球扩张,将进一步侵蚀他国货币主权。”当阿根廷、尼日利亚居民用稳定币替代本币时,资本外流与货币危机已悄然逼近。
但危机中亦蕴藏机遇。香港打造全球稳定币创新中心的战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突破美元体系的窗口。那些能将房产、股票等传统资产代币化的企业(如协鑫能科、朗新集团),将在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策略建议: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
面对市场剧变,投资者需坚守三大原则:
- 概念股去伪存真:聚焦有实际牌照申请进展、技术储备的企业(如连连数字、众安在线)
- 生物医药精选龙头:关注研发管线差异化、商业化能力强的企业(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
- 科技股硬科技导向:布局5G基础设施、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卖水人”角色
数据支撑:
- 具备实际稳定币业务的企业年内平均涨幅达127%
- 研发支出占比超15%的医药股,年内跌幅较行业低18个百分点
- 5G板块市盈率28倍,显著低于科技股平均水平
结语:在波动中把握时代脉搏
2025年10月9日的港股市场,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政策红利与市场理性的激烈碰撞,暴露了概念炒作与业绩支撑的深层矛盾,更揭示了全球流动性收缩下的行业重构逻辑。
这场波动不是终点,而是新秩序的起点。当稳定币从概念走向实用,当生物医药从狂热回归价值,当科技股从故事转向硬实力,真正的投资机遇正在浮现。
你认为稳定币会颠覆美元体系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