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牌照冲刺:金融新赛道的规则重构与全球竞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2025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稳定币条例》生效后,首批稳定币牌照审批进入冲刺阶段,蚂蚁数科、京东币链、渣打银行等9家机构激烈角逐。这场牌照争夺战背后,是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的转折点,更是全球跨境支付体系重构的序幕。香港能否凭借"监管沙盒+合规生态"模式,在数字资产领域抢占先机?稳定币的普及将如何重塑国际贸易与金融基建?答案即将揭晓。

2025年8月1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释放重磅信号:自8月1日《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以来,稳定币牌照审批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截至目前,蚂蚁数科、京东币链、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众安银行、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香港电讯旗下数字资产部门、安拟集团、数字资产交易平台HashKey Group等9家机构已递交申请,首批牌照预计年内发放,数量上限锁定为10张。

这一消息并非孤立事件。8月1日生效的《稳定币条例》,是亚洲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其核心要求包括:发行机构必须100%储备资产抵押,接受实时审计穿透,并满足严格的反洗钱审查;储备资产仅限现金、银行存款等优质高流动性资产;每日公开审计报告,接受香港金融管理局实时监管。

“这不是简单的牌照发放,而是一场金融基础设施的升级。”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在技术简报会上强调,”发行人需建立覆盖储备管理、风险隔离、技术安全的完整体系,任何环节的漏洞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态度观点:牌照争夺战背后的三重博弈

1. 传统金融巨头的”防御性布局”与科技公司的”颠覆性野心”

在9家申请机构中,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其与安拟集团、香港电讯成立的合资公司,计划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目标直指跨境支付与贸易融资。这一动作暴露了传统银行的深层焦虑:若错失稳定币赛道,可能在未来跨境支付领域被边缘化。

“传统银行的优势在于合规资质与风控经验,但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场景落地与用户触达。”中银香港分析师指出,”渣打的选择代表了传统金融的典型策略——通过合资平衡创新与风险,同时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快速切入市场。”

相比之下,蚂蚁数科与京东币链的野心更为直接。蚂蚁数科相关负责人透露,其申请牌照的核心目标是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从传统模式的6.5%降至0.00025美元),并计划将稳定币应用于全球贸易场景;京东币链则聚焦”京东全球售港澳站”零售场景,其稳定币方案已进入香港金融管理局沙盒测试第二阶段,实现了从支付到结算的全链条数字化。

2. 监管层的”高门槛”与市场的”低容忍”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态度异常坚决。除技术安全与反洗钱要求外,其还规定申请机构高管必须常驻香港,且需建立符合《反洗钱及反恐融资条例》的监控系统。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多次发文强调:”稳定币不是投资工具,而是支付工具,需避免概念炒作。”

这种”严监管”逻辑背后,是监管层对数字资产风险的深刻认知。2024年,某全球性稳定币因储备资产不透明引发挤兑危机,导致加密货币市场暴跌30%,这一教训直接推动了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出台。

但市场的反应却呈现两极分化。8月12日,复星国际港股股价因”疑似申请牌照”传闻一度拉升20%,尽管复星方面”不予置评”,但资金用脚投票的行为,暴露了市场对稳定币概念的过度追捧。

“监管与市场的博弈,本质是风险控制与创新效率的平衡。”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李明指出,”香港的选择是先立规矩再放行,这与新加坡’观察-试点-立法’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但长期看,合规生态的建立将吸引更多机构参与。”

3. 跨境支付的”旧秩序崩塌”与”新规则崛起”

稳定币的真正威胁,在于对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颠覆。目前,全球跨境支付依赖SWIFT系统,需经过4-5个中介机构,平均耗时3-5天,成本高达6.5%;而稳定币可实现点对点实时结算,成本仅0.00025美元。

深圳前海的跨境贸易展厅已演示了这一变革的雏形:内地制造商将货物代币化,欧洲买家使用欧元稳定币支付,资金绕过SWIFT直接到账,全程仅需10分钟。香港金融管理局计划发布的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操作指引,更将推动债券、大宗商品等资产上链,进一步拓展稳定币的应用场景。

“谁掌握稳定币,谁就掌握未来跨境支付的入口。”摩根分析师的论断正在成为现实。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200%,而香港若能在牌照发放后形成”持牌机构+合规场景”的生态,有望成为亚洲数字资产交易的核心枢纽。

行业影响:从支付革命到金融基建重构

1. 短期:牌照争夺与生态培育联动

2026年初首批牌照发放后,香港将进入”持牌机构+合规场景”的初步生态阶段。中银香港、渣打香港等发钞行可能率先推出港元稳定币,形成”传统货币数字化”的标杆;蚂蚁、京东等机构则聚焦具体场景落地,验证商业可行性。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用案例说话’。”京东币链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测试稳定币在跨境电商退换货场景的应用,传统模式需15天退款,稳定币可实现即时到账,这对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2. 中期:全球竞争格局重塑

香港的行动已引发连锁反应。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正在修订《支付服务法案》,拟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范围;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也将于2026年全面生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持有等值传统货币储备。

“全球监管正在趋同,但香港的优势在于’先发合规’。”数字资产研究机构Kaiko分析师指出,”当其他地区还在讨论监管框架时,香港已通过牌照发放建立了准入标准,这将吸引更多机构选择香港作为数字资产业务的区域总部。”

3. 长期:金融基建的底层变革

稳定币的普及,最终将推动金融基建的全面升级。香港金融管理局计划构建的”数字港元+稳定币”双轨体系,既保留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权威性,又发挥了私营稳定币的灵活性;而RWA操作指引的发布,更将实现传统资产与区块链世界的无缝对接。

“这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改变,而是金融数据流动方式的重构。”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王强指出,”当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等资产都能通过稳定币实现实时结算,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将提升一个数量级。”

结语:合规不是终点,而是新竞争的起点

香港稳定币牌照的冲刺,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正从”规则跟随”转向”规则制定”。在这场变革中,监管层的智慧在于平衡创新与风险,机构的选择在于区分短期投机与长期布局,而市场的期待,则是一个更高效、更透明、更包容的金融未来。

可以预见,随着首批牌照的发放,香港将成为全球稳定币竞争的”试验场”——这里既有传统金融的深厚底蕴,又有科技公司的创新活力;既有严格的监管框架,又有开放的沙盒机制。而这场试验的结果,或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跨境支付的格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产业区块链

全国首单算力RWA落地:奥瑞德与蚂蚁数科开启AI金融新纪元

2025-8-12 17:50:13

产业区块链

AI作曲VS人类创作:2025年音乐平台70%热歌由算法生成,行业生态如何平衡?

2025-8-13 16:23: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