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白宫正式发布《总统数字资产市场工作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长达166页的文件391次提及“加密货币”,32次聚焦“DeFi”,成为美国加密货币监管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之一。报告的核心目标明确:通过稳定币与DeFi的融合,构建以美元为核心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巩固美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报告的发布背景是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2022年TerraUSD崩盘引发全球稳定币信任危机,2024年Tether储备资产争议再次暴露监管漏洞。与此同时,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2300亿美元,年交易额达28万亿美元,超过Visa和万事达卡的总和。美国财政部直言:“稳定币将成为数字时代的现金,而非链上存款。”这一表态,彻底撕开了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之间的最后一道隔阂。
态度观点:稳定币合规化:美国金融霸权的“新武器”
1. 稳定币:从“边缘工具”到“数字美元”核心载体
报告首次以联邦立法形式明确稳定币的法律地位,要求发行方必须满足三大条件:
- 牌照准入:发行机构需获得监管牌照,并设立最低资本门槛;
- 全储备机制:储备资产100%锚定现金、短期美债等高流动性资产,且与运营资金隔离;
- 合规透明:接受定期审计,纳入反洗钱(AML)监管框架,禁止付息以避免冲击传统银行体系。
这一框架直接回应了此前市场风险事件。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2300亿美元,年交易额达28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的意图非常明确:通过稳定币的合规化,将美元的影响力延伸至链上世界。
市场影响已现端倪:
- 合规化浪潮:Circle(USDC发行方)股价年内暴涨675%,市值超530亿美元;蚂蚁集团、京东等巨头正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计划切入跨境贸易场景。
- 跨境支付革命:非洲用户使用USDT汇款手续费低于3%,到账时间从数天缩至分钟级,直接挑战SWIFT体系。
- 机构入场加速:贝莱德、富达等资管巨头申请比特币ETF,稳定币成为其链上国债投资、企业财资管理的“合规跳板”。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全储备要求虽能防范挤兑风险,但可能限制稳定币的货币创造功能。中金公司分析师指出:“长期看需动态调整监管框架,否则可能削弱稳定币的市场竞争力。”
2. DeFi:从“野蛮生长”到“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报告首次承认DeFi技术的“革命性潜力”,并提出三大融合路径:
- 监管沙盒机制:通过“安全港”条款允许创新金融产品(如算法稳定币、预测市场)在限定范围内试点,免受繁琐审批流程制约。
- 明确法律地位:要求国会尽快立法划分监管权限——证券类代币归SEC监管,商品类代币(如比特币)归CFTC监管,稳定币和交易平台建立单独许可机制。
- 技术中立原则:禁止监管机构以“技术风险”为由拒绝DeFi项目接入银行系统,明确银行可参与托管、代币化、稳定币发行等业务。
数据支撑了报告的判断:DeFi生态锁仓价值屡创新高,借贷协议(Aave、Compound)和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的稳定币交易对占比超60%。全球首单新能源实体资产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项目由蚂蚁集团与朗新集团完成,代币化资产规模突破233亿美元。
加密创新委员会首席执行官Ji Kim称:“报告为DeFi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美国正从‘监管真空’转向‘创新友好型’司法管辖区。”但立法滞后仍是最大障碍——国会尚未通过《CLARITY法案》和《市场结构法案》,SEC与CFTC的监管权限仍存模糊地带。
3. 禁CBDC:捍卫“美元自由市场精神”
与稳定币的“大力扶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告强烈反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呼吁制定《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核心论点包括:
- 隐私风险:CBDC的实时交易监控可能侵犯公民自由;
- 金融主权冲击:CBDC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 创新抑制:政府主导的数字货币将挤压私营稳定币的发展空间。
这一立场与欧盟、中国的CBDC试点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财长贝森特直言:“稳定币已能满足数字支付需求,CBDC是冗余且危险的解决方案。”但国际清算银行(BIS)警告,稳定币缺乏央行信用背书,可能破坏货币主权;英国央行行长担忧,稳定币崛起或导致资金流出银行体系。
报告的回应强硬:将通过《GENIUS法案》要求的100%储备机制和每日审计,确保稳定币“比传统银行更安全”。这场关于货币主权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4. 税收简化:吸引企业与个人投资者
报告要求财政部和国税局(IRS)重新审视加密货币税收政策,具体措施包括:
- 明确税收规则:发布企业替代最低税(CAMT)、数字资产微额收入指南,简化挖矿和质押活动的税务申报;
- 推动退休金入场:允许雇主将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纳入401(k)退休计划,但需通过合规审计。
市场信号已经非常明显:比特币现货ETF连续12天净流入,总额达66亿美元;以太坊市值超先锋集团,全球资产排名升至第28位。传统企业加速布局:MEI Pharma宣布1亿美元莱特币储备计划,股价单日上涨50%。
但税收简化能否真正推动行业爆发?关键在于执行细节。如果税务申报流程依然复杂,企业与个人投资者的热情可能迅速消退。
5. 挑战与争议:监管落地仍存变数
尽管报告被业界誉为“加密货币黄金时代的起点”,但其局限性亦引发讨论:
- 立法滞后:国会尚未通过关键法案,监管权限模糊;
- 储备规模未定:报告未明确联邦政府加密货币储备的未来规模;
- 全球竞争加剧:香港、新加坡等地正通过牌照制度和税收优惠争夺加密企业。
专家观点分歧明显。支持者认为,美国通过稳定币与DeFi的融合,正在构建数字金融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反对者则警告,过度监管可能扼杀创新,导致人才与企业外流。
结语:数字金融的“必答题”,美国能否交出满分卷?
白宫报告的发布,标志着美国正式从“加密货币旁观者”转型为“规则制定者”。通过稳定币与DeFi的融合,美国试图重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货币霸权。但这一进程将面临技术迭代、国际竞争和监管协调的多重考验。
对于全球金融体系而言,美国的政策选择具有示范效应。其他国家是否会跟进?稳定币与CBDC的博弈将如何演变?这些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影响每一个投资者的决策。
你如何看待美国通过稳定币巩固金融霸权的策略?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