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困局:香港稳定币互认,是破局利器还是主权博弈牺牲品?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2025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Ripple高管提议建立稳定币监管互认机制,试图破解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的困局。这一提议背后,是200万中小微企业“等钱救命”的集体焦虑,更是全球数字货币监管主权争夺的激烈博弈。香港以“100%法定储备+独立审计”的严监管和京东、渣打等机构的实践,试图成为全球稳定币的“数字枢纽”,却面临美国“等效陷阱”、欧盟“排他条款”的围剿。当个体命运与国家主权在数字货币领域碰撞,香港的尝试是破局利器,还是主权博弈的牺牲品?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等不到钱”的中小企业夜里。

深度链讯 2025年11月10日讯:2025年11月10日,香港金融科技周闭幕式上,Ripple全球政策联席主管Rahul Advani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建议香港建立稳定币监管互认机制,让港元稳定币“走出去”、海外合规币“走进来”。这一提议背后,是跨境支付成本高企、中小企业苦等结算的集体困境,更是全球数字货币监管主权争夺的激烈博弈。当香港试图以“中间人”角色破局,能否打破“监管孤岛”,还是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一、跨境支付困局:中小企业“等钱救命”的24小时

“一笔5万美元的货款,从香港汇到东南亚,传统电汇要3天、手续费300美元,我们只能硬扛成本。”深圳跨境贸易商陈明(化名)的遭遇,是200万中小微企业的缩影。据香港金管局2025年三季度报告,传统跨境支付平均成本为交易额的3.2%,到账时间1-3天,而稳定币支付可将成本压至0.1%以下,到账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但现实是,全球稳定币市场虽已突破3700亿美元,却因监管碎片化陷入“孤岛困境”:美国《天才法》要求境外稳定币通过财政部“等效性”认证,欧盟《MiCA法案》对非欧元稳定币设置资本充足率限制,香港《稳定币条例》虽以“100%法定储备+独立审计”构建全球最严框架,却未形成跨境协同效应。

“就像在机场转机,每个国家都要重新安检,效率全无。”Rahul Advani的比喻,直指痛点。

二、香港的野心:从“金融孤岛”到“数字枢纽”的豪赌

香港为何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答案藏在数据里:

  • 制度优势: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全面监管的司法管辖区,发行人需缴纳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储备资产由独立托管机构隔离管理,接受季度审计与实时监控;
  • 市场实践:京东币链科技的JD-HKD已覆盖10万家中小微企业,测试场景包括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渣打银行联合安拟集团推出的SC-HKD,计划2026年前服务1000家大湾区企业;
  • 国际认可:2025年三季度,新加坡金管局修订《支付服务法案》时,参考香港储备资产隔离要求;欧盟讨论《MiCA 2.0》时,纳入香港牌照分级制度。

“香港的目标不是做‘监管模范生’,而是成为全球稳定币的‘数字罗塞塔石碑’——用一套标准打通所有语言。”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官员透露,互认机制将分三步走:2026年试点新加坡、阿联酋;2027年扩展至G20;2030年覆盖主要贸易伙伴。

三、主权博弈:美元的“等效陷阱”与欧元的“排他条款”

但香港的“中间人”角色,注定充满争议。
美国《天才法》的“等效互认”原则,本质是将美元稳定币监管标准强加于他国——若香港承认美国标准,可能被迫接受美元稳定币在港“超国民待遇”,冲击港元地位;若拒绝,则可能被排除在美元主导的跨境支付网络外。
欧盟的“排他条款”更直接:《MiCA法案》要求非欧元稳定币发行人额外缴纳10%的资本缓冲,并限制其在欧盟市场的交易规模。2025年10月,英国稳定币发行人Circle因无法满足欧盟要求,被迫暂停USDC在欧业务,损失超5亿美元。
“这就像在数字货币领域重演‘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用美元绑定规则,欧盟用欧元划定势力范围,香港的互认机制,是打破垄断,还是成为新的‘附庸’?”

四、个体命运:从“等钱救命”到“数字公民”的跨越

争议背后,是无数个体的命运转折。
在深圳跨境电商产业园,90后创业者林悦(化名)正用JD-HKD给越南供应商付款:“以前汇款要填12页表格,等3天,现在手机点两下,10分钟到账,还能实时锁汇,省了2%的汇率损失。”她的团队因此敢接更多小单,今年营收预计增长40%。
但风险同样存在。2025年9月,某港元稳定币因托管机构破产,导致储备资产被冻结,用户无法赎回,引发市场恐慌。香港金管局紧急介入,依据《稳定币条例》强制托管机构变更,才平息危机。“监管互认的前提,是每个司法管辖区的监管能力都达标,否则就是‘把炸弹从左手传到右手’。”

五、未来之问:数字货币时代的“新巴别塔”?

稳定币监管互认,究竟是跨境支付的“救世主”,还是主权博弈的“牺牲品”?
支持者认为,香港的尝试可能催生“数字货币版的SWIFT”——一个去中心化、基于规则的全球支付网络,让中小企业摆脱“大银行垄断”和“汇率剥削”。渣打银行研究显示,若互认机制落地,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五年内或突破1万亿美元,跨境支付占比超60%。
反对者则担忧,互认可能削弱各国货币主权,让数字货币成为“新殖民工具”。2025年10月,印度央行行长达斯公开反对稳定币互认,称“印度不会将货币发行权交给外国机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产业区块链

Ripple高管建言香港:以监管互认破局,稳定币跨境流通能否开启全球金融新篇章?

2025-11-10 16:30:38

产业区块链

AI音乐人如何通过区块链版权协议实现跨平台分成?

2025-11-10 20:07: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