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链讯 2025年10月22日讯:
引言:一场酝酿已久的金融变革
2025年10月22日,上海外滩的金融论坛现场,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的发言引发关注。她透露,港交所正与沪深交易所紧密合作,推进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交易,并探索大宗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入资本市场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过去十年,沪深港通从无到有,成为连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黄金通道”。日均千亿级成交额、万亿级跨境持仓,勾勒出一幅资金双向流动的壮阔图景。而如今,人民币柜台的纳入,恰似为这条通道再开“VIP车道”——内地投资者指尖一点,就能用人民币直接买港股,汇率兑换的“拦路虎”被彻底挪走。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是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深度融合的必然,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里程碑。
事件经过:从双柜台到互联互通的跨越
双柜台模式的“初试啼声”
2023年6月19日,港交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24家蓝筹股率先增设人民币柜台。这一模式允许投资者用港币或人民币交易同一股票,两个柜台的证券可自由互换,并设有双柜台庄家机制解决流动性问题。
然而,初期人民币柜台的交易量并不理想。数据显示,自2023年6月至2025年7月,首批24只双柜台证券的人民币柜台累计成交额约501.16亿元,仅占总成交额的不足2%。“就像一条细流,始终汇不进大海。”一位市场分析师如此形容。
政策破局:从“细流”到“主管道”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宣布支持设立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并将其纳入港股通机制。这一政策被视为“双柜台模式”的2.0版本——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可直接用人民币交易港股,无需再通过港币兑换。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2025年7月的“债券通周年论坛”上透露,相关技术准备工作已接近完成,细则将于近期公布。“当市场了解到清晰的时间表后,更多企业会考虑发行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她表示。
2025年的“关键一跃”
2025年10月,陈翊庭在上海论坛的发言,将这一政策推向落地前的最后阶段。她透露,港交所正与沪深交易所就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进行紧密合作。“希望尽快落实,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投资选择。”
各方反应:市场、企业与监管的“三重奏”
市场:流动性提升的“强心剂”
政策利好公布后,两地市场集体走高。7月8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飘红,创业板指大涨2.39%;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一度飙升近2%,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美团、腾讯等双柜台概念股获资金抢筹。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就像给港股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分析,内地投资者可直接用人民币交易,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预计将吸引南向资金中20%-30%的份额转向人民币柜台,显著提升市场流动性。
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器”
对于企业而言,这一政策意味着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广的投资者基础。2025年前九个月,香港市场再融资总额达4561亿港元,是同期新股募资金额的两倍以上。而人民币柜台的纳入,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汇兑风险。
“以中芯国际为例,其在内地有大量业务,股价与人民币收入的关联性将更强。”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人民币计价有助于企业与内地业务形成财务报表的币种匹配,减少汇率折算对盈利的影响。
监管:技术准备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的落地,离不开监管层的技术准备。港交所与券商需完成系统对接,以适应单股多柜台的安排;同时,还需推进印花税制度改革,提升汇率透明度,并引入双柜台的做市商机制。
“就像修一条高速公路,不仅要铺好路,还要设好收费站、信号灯。”一位熟悉监管政策的人士如此比喻。他透露,目前技术准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细则公布后,市场将快速适应。
深度分析:一场关乎未来的“金融博弈”
人民币国际化:从“边缘”到“中心”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截至2025年7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股票交易的扩容将形成“股债双驱”的生态,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持有离岸人民币。
“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企业可通过人民币柜台投资港股,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储备价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指出,这将推动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甚至“储备货币”升级。
香港金融中心:从“联系人”到“枢纽”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通过人民币柜台与港股通的结合,将进一步强化其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港股通标的累计总市值达66.36万亿港元,南向资金自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额已达4.46万亿港元。
“香港就像一个‘超级中介’,连接着国际资本和中国资产。”陈翊庭在论坛上表示,未来港交所将继续优化上市制度,拓展互联互通机制,服务中国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
挑战与应对:流动性分层与监管适配
尽管前景广阔,但政策落地仍需应对短期挑战。一是流动性分层风险——初期可能出现“强者恒强”格局,腾讯、中国移动等龙头股人民币柜台流动性较高,而中小型股票仍依赖港币交易。二是汇率波动传导——股价仍可能受港币/美元汇率影响,需通过衍生品工具对冲。三是监管与结算适配——需协调内地穿透式监管与香港间接持有账户体系的差异。
“这些问题就像‘成长中的烦恼’,需要通过扩大标的范围、优化庄家机制、推进监管合作来解决。”田利辉认为。
结语:一场未完待续的金融变革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不仅是香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里程碑,更是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的关键一步。短期看,流动性提升与汇率风险降低将直接利好投资者与企业;中长期看,香港作为全球人民币资产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为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高效通道。
这场变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市场——在这里,资金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投资者可以享受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而香港,将在这场变革中,继续扮演那个不可或缺的“超级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