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数字货币的“合规化革命”
深度链讯 2025年10月18日讯:2025年10月,香港中环的金融大厦里,两份来自京东币链科技与蚂蚁科技的沙盒测试报告正被反复翻阅。这两家中国科技巨头同时宣布,其稳定币项目通过香港金管局首阶段审核,正式进入跨境支付、投资交易等实测场景。这一消息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涟漪。
稳定币,这个曾被视为“加密货币边缘玩家”的产物,如今正以合规化、场景化的姿态重塑跨境支付版图。京东锚定港元与美元,蚂蚁聚焦人民币国际化,两家企业的战略选择背后,是数字货币从“技术实验”向“经济基础设施”的质变。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竞争,更预示着全球货币体系的一次深度重构。
事件经过:从沙盒到实测的“加速跑”
沙盒测试:一场严格的“压力考试”
2024年7月,香港金管局推出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监管沙盒,京东币链科技、蚂蚁科技、Animoca Brands等7家机构成为首批参与者。沙盒测试分为三阶段:技术验证、场景实测、合规评估,每一关都堪称“地狱级难度”。
以京东为例,其稳定币储备资产需100%由现金、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构成,并委托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香港)等持牌机构托管。德勤的审计报告显示,京东稳定币的储备金管理系统通过了“黑天鹅事件”压力测试——即使在市场剧烈波动下,仍能保证1:1兑换能力。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测试,而是对金融稳定性的全面拷问。”香港金管局稳定币监管小组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求发行人实时披露储备资产明细,甚至模拟了发行人破产时的用户资金保全方案。”
实测阶段:跨境支付的“秒级革命”
2025年10月,随着沙盒测试进入第二阶段,京东与蚂蚁的稳定币开始“真刀真枪”地切入核心场景。
京东的打法:以供应链金融为突破口。在协鑫能源的中东石油贸易中,买家使用JD-HKD支付货款,从发起指令到资金到账仅需3秒,而传统电汇需3-5天。更关键的是,京东将稳定币与供应链应收账款凭证挂钩,供应商可实时将未结算货款兑换为稳定币,用于采购原材料,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
“这相当于给供应链装了一个‘数字心脏’。”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如此形容。数据显示,试点期间,使用JD-HKD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从年化6%降至3.5%,坏账率下降至0.3%。
蚂蚁的路径:锚定人民币国际化。在东南亚,蚂蚁稳定币JD-CNY已接入Alipay+网络,泰国7-11便利店、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场景支持直接使用。更引人注目的是,蚂蚁与德意志银行合作推出“代币化存款”产品——中小企业可将持有的JD-CNY存入银行,获得高于传统存款的收益,同时随时兑换回法币。
“稳定币不是要取代法币,而是让法币流动更高效。”蚂蚁数科区块链总裁边卓群强调。试点数据显示,使用JD-CNY的跨境贸易结算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75%,中小企业换汇时间从2天缩短至10分钟。
各方反应:监管、市场与用户的“三重奏”
监管层:在创新与稳定间走钢丝
香港金管局的谨慎态度显而易见。除储备金管理外,其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实缴资本不低于2500万港元,并建立“熔断机制”——当市场波动超过5%时,自动暂停兑换。
“我们欢迎创新,但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025年金融峰会上表示。事实上,香港的监管经验已成为全球标杆——欧盟、新加坡等地纷纷借鉴其“沙盒+牌照”模式。
传统银行:从“抵制”到“合作”
起初,汇丰、渣打等银行对稳定币持观望态度。但当京东展示其供应链金融场景后,态度急转直下。2025年8月,汇丰与京东达成合作,为其稳定币提供跨境结算服务。
“稳定币不是敌人,而是转型的催化剂。”汇丰亚太区数字金融负责人指出,“我们正在开发‘法币-稳定币’双向兑换平台,未来客户可在银行APP内直接操作。”
用户:用脚投票的“真实检验”
在印尼雅加达,小商户老板阿里将京东稳定币称为“救命钱”。过去,他需通过地下钱庄换汇,手续费高达10%,且存在资金安全风险。如今,使用JD-HKD支付中国供应商货款,手续费仅0.5%,且实时到账。
“以前不敢接大单,怕钱被卡住。现在有了稳定币,我敢把生意做到非洲去了。”阿里笑着说。数据显示,试点地区使用稳定币的中小企业订单量平均增长35%。
深度分析:稳定币背后的“三重变革”
变革一:货币体系的“数字重构”
稳定币的崛起,本质上是货币载体从纸质到数字的进化。京东与蚂蚁的实践表明,稳定币可成为法币的“数字延伸”——既保留法币的稳定性,又具备区块链的可编程性。
“未来,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商业稳定币将形成互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周茂华分析,“CBDC负责宏观调控,稳定币负责场景落地,就像‘主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
变革二:跨境支付的“范式转移”
传统跨境支付依赖SWIFT系统,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差等痛点。稳定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点对点”支付,去除了中间银行环节。
德意志银行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稳定币跨境支付规模已达12万亿美元,占外汇现货市场的8%。而京东与蚂蚁的入局,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预计到2026年,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将突破15%。
变革三:金融服务的“普惠升级”
稳定币的最大价值,在于让金融服务触达传统体系无法覆盖的群体。在非洲,蚂蚁稳定币已与当地移动钱包M-Pesa合作,为无银行账户的农民提供跨境汇款服务;在东南亚,京东稳定币支持小微商户以极低门槛参与全球贸易。
“这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让金融回归本质——服务实体经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指出,“稳定币正在缩小‘数字鸿沟’,让发展中国家也能享受金融科技的红利。”
结语:数字货币的“中国方案”与全球未来
京东与蚂蚁的稳定币实践,为中国数字货币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以合规为前提,以场景为抓手,以普惠为目标。这场变革不仅重塑了跨境支付格局,更推动了全球货币体系的进化。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国家加入稳定币监管框架,一个更高效、更包容、更安全的全球金融网络正在形成。而中国科技企业,已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了先机。
当稳定币成为全球经济的基础设施,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更便捷的支付系统,更是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数字金融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