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况:假消息引爆舆论,金管局两日连发辟谣
深度链讯2025年9月26日讯:2025年9月24日至25日,一则“全球首个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AxCNH在香港发行”的消息在社交媒体疯传。消息称,一家名为AnchorX的机构已推出相关产品,并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然而,这则消息很快被香港金融管理局打脸。
9月24日晚,金管局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明确指出该消息为“假新闻”,并强调《稳定币条例》已于2025年8月1日生效,任何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推广相关活动的主体,均需获得金管局牌照。截至目前,金管局尚未发放任何牌照,因此所有相关行为均属违法。
事件还原:AnchorX的“乌龙”与澄清
涉事机构AnchorX是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其于2025年6月获得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金融服务管理局(AFSA)颁发的稳定币发行牌照,并在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宣布推出AxCNH。然而,该公司明确表示,AxCNH的发行仅基于哈萨克斯坦的牌照,并未在香港取得合法资质。
金管局进一步指出,AnchorX的行为涉嫌违反《稳定币条例》中关于“未持牌不得推广”的规定。尽管AnchorX声称其产品基于公有链发行、理论上可在全球运营,但金管局重申,在明确立法持牌的司法管辖区(如香港),必须先取得牌照才能展业。
态度观点:稳定币合规化,为何势在必行?
1. 假消息背后的市场焦虑:数字货币的“合规渴求”
此次假消息之所以能迅速传播,本质上是市场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强烈期待。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跨境支付、贸易结算等领域对稳定币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全球稳定币市场长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导致洗钱、逃汇、资本外流等风险频发。
例如,2025年上海浦东法院公布的65亿元稳定币非法换汇案,暴露出地下钱庄通过稳定币套利的灰色产业链。在此背景下,市场对“合规稳定币”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假消息的传播,恰恰反映了这种焦虑的投射。
2. 香港《稳定币条例》:全球最严监管框架的诞生
香港此次对稳定币的监管,堪称全球最严。根据《稳定币条例》,发行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 资本要求:实缴股本不低于2500万港元,或等值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
- 储备管理:储备资产市值需始终覆盖流通中的稳定币面值,且仅限投资于现金、国债等高质量流动资产;
- 赎回机制:持牌人须在合理条件下按面额处理用户赎回要求;
- 反洗钱:符合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的国际标准;
- 销售限制:仅持牌机构可向零售投资者销售稳定币,且广告宣传需经金管局批准。
此外,条例明确规定,未持牌发行或推广稳定币,最高可判罚款500万港元及监禁7年。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将稳定币纳入传统金融监管体系,防止其成为“法外之地”。
3. 行业影响:合规化将重塑数字货币格局
短期来看,严监管可能导致部分稳定币项目退出香港市场。例如,AnchorX虽在哈萨克斯坦取得牌照,但若无法满足香港的合规要求,其AxCNH产品将无法进入香港市场。
中期来看,合规化将推动行业洗牌,优质项目脱颖而出。京东、蚂蚁集团、小米等科技巨头已竞相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未来可能形成“持牌机构主导、技术服务商支撑”的新格局。
长期来看,香港的监管经验可能成为全球标杆。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曾表示,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和加密生态的核心组件,其合规化将重塑跨境支付、数字资产投资及金融基建的竞争格局。而香港的“发牌制度”,或为其他司法管辖区提供可复制的模板。
监管与创新的平衡:香港的“双轨制”探索
1. 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从“被动执法”到“主动预防”
面对稳定币的链上交易特性,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奏效。香港金管局正通过Ensemble项目测试批发CBDC(wCBDC)与稳定币的银行间结算,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透明化。此外,金管局还要求发行人提交实时储备资产数据,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赎回机制,从技术层面降低合规成本。
2. “批发-零售”双层模式:兼顾效率与监管穿透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并非“一刀切”,而是借鉴英国Fnality的经验,提出“批发-零售”双层架构:
- 批发层:由数字人民币等主权货币支撑,用于银行间大额结算;
- 零售层:由商业机构发行稳定币,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但需严格遵守持牌要求。
这种模式既能利用主权货币的信用背书,又能通过商业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提升效率,同时确保监管穿透至终端用户。
3. 亚洲金融合作:稳定币成为区域整合的纽带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其稳定币监管框架不仅服务于本地市场,更旨在推动亚洲区域金融整合。例如,通过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对接,香港的稳定币可能成为跨境贸易结算的新工具,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结尾:合规化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此次假消息风波,暴露了数字货币市场对合规的迫切需求,也凸显了香港在全球金融监管中的领先地位。从《稳定币条例》的出台到双轨制模式的探索,香港正在用行动证明:监管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
未来,随着更多持牌机构的入场,稳定币有望从“灰色地带”走向“阳光化”,成为跨境支付、贸易结算甚至资产代币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而香港的监管经验,也将为全球数字货币市场提供宝贵参考。
你认为稳定币的合规化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