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内,一场关于”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的讨论正在颠覆传统认知。在”INCLUSION·外滩大会”主论坛上,蚂蚁链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的《真实世界通证经济——通证化驱动的价值互联新范式》白皮书,成为全球首个系统梳理实体产业通证化实践的权威报告。
这份白皮书披露的数据令人震惊:全球RWA市场规模已达240亿美元,但90%资金仍流向私募信贷、美国国债等金融资产,制造业设备、农业收成等实体资产渗透率不足10%。更值得关注的是,蚂蚁数科通过”两链一桥”架构,将境内9000多个充电桩的运营数据上链,成功帮助企业获得1亿元跨境融资——这标志着技术开始真正撬动实体经济的”沉睡资产”。
大会现场,10000平方米科技展区内,合肥星能玄光科技的可控核聚变模型与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厨师同台竞技。前者代表着终极能源的突破,后者则展示着多模态感知技术的落地。这种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技术跃迁,正是白皮书所描绘的价值互联网革命的缩影。
态度观点:三大核心矛盾暴露产业通证化生死劫
矛盾一:金融资产狂欢 vs 实体经济缺位
当前RWA市场呈现结构性失衡:240亿美元规模中,私募信贷和美国国债占比近90%。这种”锦上添花”式的优化,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某新能源汽车配件厂商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我们想用生产线的未来收益权融资,但银行说没有抵押物,区块链平台说没有标准化模型。”
白皮书直指要害:产业资产通证化面临三大技术鸿沟。在苏州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营数据分散在200多个监控系统中,资产状态验证成本占融资总额的15%;在广东供应链金融场景,传统融资需要将设备信用与企业信用捆绑,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比国企高4-6个百分点;某农业合作社的柑橘收成预测模型,因缺乏标准化价值评估体系,被风险投资机构拒之门外。
矛盾二:技术理想主义 vs 监管现实主义
“任何真正重塑人类社会的系统,都不应’先上线再治理’。”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大会上的警告,直指通证经济扩张中的合规困境。某区块链支付平台曾因稳定币与法币体系割裂,导致用户资金在72小时内无法提现;某存款通证项目因未建立市场化兑换网络,日均交易量不足预期的1/3。
蚂蚁链的解决方案展现出技术企业的现实智慧:通过链上数字身份(DID)实现跨平台身份复用,将KYC流程从3天缩短至8分钟;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满足反洗钱要求;开发标准化跨链协议,使不同区块链网络的资金流转效率提升60%。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重构数字信任机制的基础框架。
矛盾三:单点技术突破 vs 生态协同缺失
在科技展览的机器人小镇,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能精准识别300种食材,但当被问及”能否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实现自动采购”时,工程师无奈摇头。这种”技术孤岛”现象在产业通证化中普遍存在:新能源企业有数据但缺融资渠道,银行有资金但缺风险评估工具,监管机构有规则但缺技术实施路径。
白皮书提出”生态共建者”概念,呼吁形成”产业企业开放数据+金融机构调整风控+监管机构创新规则+科技公司提供底座”的协同模式。在浙江某纺织产业集群,蚂蚁链联合当地银行建立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已帮助32家中小企业通过设备通证化获得融资,不良率控制在0.8%以下——这或许预示着生态协同的突破方向。
技术深水区:三层支付架构如何重构全球资金流
白皮书首次揭示的通证支付三层架构,正在引发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变革:
- 批发型CBDC:国际清算银行的mBridge项目已实现23个国家央行的实时跨境结算,将传统SWIFT系统5天的处理周期压缩至8秒
- 存款通证:摩根大通JPM Coin的日均交易量突破10亿美元,其秘密在于将区块链效率与银行信用深度融合
- 稳定币:PayPal稳定币在零售支付场景的渗透率达37%,但其核心应用仍局限于加密资产交易
“这三层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生态。”蚂蚁链支付业务负责人指出。在深圳前海,某跨境电商通过”CBDC+存款通证”混合模式,将跨境收款成本从3%降至0.8%;在上海自贸区,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对接,实现了进口关税的自动缴纳。这些实践表明,统一的价值流通网络正在形成。
但生态隔离的隐患依然存在。某跨国企业尝试同时使用三种支付工具时发现:稳定币无法直接兑换为CBDC,存款通证在非银行场景受限,CBDC的跨境使用仍需人工审批。白皮书提出的”三层互联支付网络”方案,直指这些痛点:在场景服务层打通支付与投融资场景,在发行兑换层建立市场化网络,在清结算层开发跨链协议。
产业革命前夜:当机器成为价值创造主体
在宁波某汽车零部件工厂,通证化改造正在引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通过将300台数控机床的产能通证化,企业实现了三个突破:
- 设备共享:中小企业可按需购买”机床小时通证”,设备利用率从45%提升至78%
- 收益分成:设备供应商通过通证获得产能溢价分成,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提升3倍
- 风险共担:金融机构根据实时产能数据动态调整信贷额度,坏账率下降2.1个百分点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生产要素的重构。”清华大学经济学家李稻葵在论坛上指出。当一台机器的产能、一份合同的权益、甚至一个创意的IP都能被通证化交易时,传统的所有者、生产者、消费者边界开始模糊。在杭州某创意园区,设计师通过”创意通证”获得项目收益的70%,比传统分成模式高出40个百分点。
但真正的挑战在于社会制度的适应性。某区块链法律专家透露:”我们正在起草《通证化资产权属登记办法》,试图解决’数字分身’与物理资产的映射关系。”在深圳前海,法院已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通证化纠纷审判庭,半年内处理相关案件127起。这些制度创新,正在为价值互联网革命铺平道路。
结语:当技术进化遇上制度革命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从9000个充电桩的跨境融资到三层支付架构的全球联动,从机床产能的通证化到创意IP的数字确权,一场关于价值生成、流通与协作的革命正在发生。蚂蚁链白皮书揭示的不仅是技术路径,更是对生产关系创新的深刻思考。
正如井贤栋在开幕式上的发问:”当一台机器的收益权可以像股票一样交易时,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新的公司法?”这场革命的深度,将取决于技术精英的创新力、产业领袖的开放度、监管机构的智慧与每个参与者的勇气。
您认为通证化经济会如何改变您的行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