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迎来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焦点时刻——2025全球数字经济工作国际合作论坛上,非金融领域实物资产代币化(RWA)的创新实践引发行业地震。据国英控股董事长周帅披露,截至2025年6月,全球RWA链上资产规模突破230亿美元,较2024年激增124%,其中中国企业的探索尤为瞩目。
工程设备领域,海南华铁推出首批1000万元非金融RWA产品,将高空作业平台等设备使用权转化为链上权益资产。这一模式突破传统资产确权与分割的桎梏,通过“硬件级上链”技术,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上链,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2%,构建起金融级可信体系。某建筑公司通过持有该产品,不仅获得8%月分红,租赁等待时间缩短30%,更以25%成本优势租用AI算力,印证了资产通证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赋能价值。
文旅产业,辽宁“数字岛屿”项目通过区块链确权发行“岛主”会员卡,投资者可享受岛屿消费权益及门票分红,将数十亿级文旅投资拆解为普惠份额。泰国普吉岛温德姆酒店通过RWA募资400万英镑的案例,更验证了跨境文旅资产代币化的可行性——酒店订房数据与链上实时交互,海外投资者可清晰掌握经营收益。
态度观点:海南为何能成为RWA创新“试验田”?
政策破局:跨境数据流动的“海南方案”
面对香港金融类RWA高合规成本的困境,海南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探索出“RDA(数据资产化)-代币化”的独特路径。海口市区块链协会会长李得世直言:“中国需规避美国金融化RWA的老路,聚焦非标实体资产。”数藏中国董事长王鹏飞进一步指出,海南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为境内实体资产与境外合规流通提供了“双枢纽”可能,其公司正筹备在香港推出非金融RWA项目,试图打通这一链路。
这一政策红利并非空谈。海南华铁的工程设备RWA产品,通过联合Web3持牌机构唯艺数字及RWA研究院,对标香港合规框架,构建起“香港-海南”双枢纽体系。其开发的全球首个“工程机械+智算设备”链上估值模型,已在东南亚试点跨境租赁平台,实现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自动结算。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让海南成为非金融RWA跨境创新的“桥头堡”。
技术深耕: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海南华铁的“硬件级上链”技术,堪称非金融RWA领域的标杆。设备搭载TBOX传感器,运行数据实时上链,结合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的BIoT架构,构建起包含智能合约验证、去中心化存储、共识机制的多层安全体系。目前,已有260亿设备数据上链,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2%,这一数据可信度已达金融级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南华铁正以金融科技重构工程设备行业生态。其RWA产品支持算力资源通证化,未来将试点“设备收益权RDA+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打造“设备-数据-算力”的跨维经营闭环。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设备租赁行业的重资产困局,更通过资产通证化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设备使用效率。正如某建筑公司负责人所言:“过去租赁设备要等半个月,现在持有RWA产品后,3天内就能调取设备,成本还低了四分之一。”
行业共振: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
非金融RWA的创新,正在引发多领域的连锁反应。酷派成立“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事业部”,盘活账面价值31.51亿港元的投资性房地产;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推动的“海南黄花梨树RWA”项目,将3万株树龄28年的珍稀树木资产代币化,单株估值12万-15万元,让传统投资流动性极差的红木资产“活”了起来。
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它们均严格规避金融属性,聚焦实物资产确权与流转。正如窦俊所言:“非金融RWA的核心是建立透明、可信的资产运营映射,而非金融套利。”这种理念正在重塑行业规则——浙江大学杨玉梅教授预测,实体资产上链将与可组合金融紧密结合,借助人工智能等专业工具,未来可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挑战与破局:透明度、技术与投资者教育的“三重门”
尽管前景广阔,非金融RWA仍面临严峻挑战。RWA浪潮实验室发起人郝意坤指出,企业运营数据全链上透明可能损害商业机密;窦俊则坦言,“物理资产数据实时上链”的技术设施尚未普及。更紧迫的是投资者教育问题——杨玉梅强调:“多数人连加密钱包都未接触,如何理解RWA价值?”
这些挑战并非无解。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刘红林律师提出,未来的RWA需实现运营数据自动上链、收益智能合约分配,最大限度剔除人为干预。海南华铁的实践已为此提供了方向:其RWA产品通过多层安全体系保障数据可信,同时联合专业机构开发链上估值模型,降低技术门槛。而在投资者教育层面,辽宁“数字岛屿”项目的“消费即投资”模式,或许能成为破局关键——通过将文旅投资拆解为普惠份额,激活大众参与,让投资者在消费中理解RWA价值。
未来展望:海南的“全球RWA创新策源地”之路
根据论坛预测,未来三至五年内,海南有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RWA应用标杆项目,推动跨境资本流动与产业资源配置的深度融合。这一目标并非空中楼阁:海南华铁的工程设备RWA产品已实现跨境租赁平台试点,酷派的物业资产RWA项目若成功,将从物业持有方转型为“资产代币化服务商”,为其他企业提供转型路径。
在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格局中,海南正以开放、创新、合规的姿态,迈向全球RWA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正如杨玉梅所言:“实体资产上链将长期发展,与可组合金融紧密结合,未来将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这条高效、安全、互联的资本高速路,不仅将为中小企业和国际投资者创造新机遇,更将推动中国实体经济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
结语:非金融RWA,如何改写实体经济未来?
海南的非金融RWA创新,已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工程设备与文旅资产的双重突破,不仅验证了技术赋能实体的可行性,更揭示了政策红利与行业共振的巨大潜力。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透明度与流动性的博弈、技术设施的普及、投资者教育的深化,每一项都需要行业共同探索。
你如何看待非金融RWA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海南的创新模式能否成为全球标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