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块链三年计划征求意见:仅收一条反馈引发透明度追问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于今年3月发布的《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已完成公开意见征集,但仅收到一条有效反馈。在官方公布的采纳说明中,这条未公开的神秘建议既被肯定价值,又暴露出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深层矛盾。

北京区块链三年计划征求意见:仅收一条反馈引发透明度追问

一、政策雄心:打造区块链全球标杆

该计划提出,到2027年要将北京建设成区块链技术创新策源地与应用标杆地,具体目标包括:

  • 技术突破:在区块链专用芯片、隐私保护、跨链互通等领域实现10项以上突破性成果,达到PB级节点可信存储、万级链网可信互联、亿级可信身份互认;
  • 基建布局:建设区块链枢纽节点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发展高地;
  • 场景落地:在AI大模型、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5个重点领域打造20个以上标杆应用案例。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目标将助力北京抢占下一代区块链技术制高点,构建“一链一网一平台”的新型基础设施生态。

二、公众参与:一条反馈背后的信息迷雾

此次征求意见历时7天(3月6日至12日),通过邮箱、信件和市政府网站开放反馈渠道。然而最终仅收到一条有效建议,官方回应称:

  • 已修改内容:针对区块链融合与协同创新建议调整相关表述;
  • 后续参考:将应用场景扩展建议纳入后续政策制定。

但蹊跷之处在于:

  1. 反馈数据矛盾:公开渠道显示征集到1条意见,但具体建议内容未公开,与常规政策征求意见的透明程序不符;
  2. 行业存疑:多位区块链从业者向记者反映,征求意见稿在技术领域已具备较高专业性,普通公众难以提出有效建议,反馈渠道更多面向机构而非个人。

三、专家解读:技术雄心与落地挑战

技术可行性争议

  • 隐私计算目标:计划提出将隐私计算开销降至明文计算的1%,某隐私计算企业CTO指出:“当前行业平均水平在10%-15%,要实现两个数量级下降需突破硬件加速和算法优化双重瓶颈。”
  • 跨链互通难点:区块链专家李明表示:“北京要建万级链网互联,必须解决异构链协议标准问题,这需要国家层面推动而非单一城市发力。”

执行路径隐忧

  • 资金联动机制:计划强调多部门资金联动和社会资本参与,但某投资机构负责人坦言:“目前缺乏具体投入比例和退出机制,社会资本观望情绪浓厚。”
  • 人才瓶颈:要求引进培养高水平区块链人才,但北京某高校区块链实验室主任指出:“高校现有课程体系滞后,产业需求与学术培养脱节严重。”

四、未来展望:政策迭代与行业博弈

北京市科委表示,正式文件将于二季度发布,重点补充:

  • 实施细则:明确区块链枢纽节点建设主体遴选标准;
  • 监管框架:建立区块链应用的风险评估与沙盒测试机制。

对于行业而言,该计划可能引发三重效应:

  1. 头部效应:技术门槛将加速资源向头部企业和机构集中;
  2. 场景竞争: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数据确权问题可能成为应用落地拦路虎;
  3. 监管赛跑:区块链技术创新与现有监管框架的适应性调整需同步推进。

这场看似程序完备的征求意见,实则是技术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微观实验。当政策雄心遭遇公众参与的形式化困境,如何在专业性与民主性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比区块链技术本身更具挑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政企区块链

政务区块链:激活金融数据要素市场的新引擎——以威海市为例

2025-4-5 1:29:11

政企区块链

政务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深度探索

2025-4-13 22:34: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