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吉大正元“技术联姻”:稳定币牌照争夺战背后的金融科技革命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2025年8月,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蚂蚁集团加速申请牌照,其技术伙伴吉大正元以抗量子算法等核心技术提供支撑。双方股权深度绑定,业务覆盖跨境支付、资产代币化,吉大正元或成牌照申请关键。但东南亚政策波动与量子计算威胁待解,这场金融科技变革将如何重塑全球支付格局?

2025年8月,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全球金融科技巨头与安全服务商的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科加速推进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其核心技术合作伙伴吉大正元凭借抗量子签名算法、零信任安全框架及动态令牌算法,成为蚂蚁跨境结算系统的“安全心脏”。

作为国内首批商用密码定点单位,吉大正元的技术已通过香港金管局“沙盒”测试,其抗量子算法可抵御量子计算攻击,确保交易不可篡改;零信任框架通过动态身份核验与反洗钱(AML)系统,覆盖客户身份验证(KYC)全流程。双方联合开发的动态令牌算法已嵌入蚂蚁链国际版(ZAN)风控模块,为持牌机构提供实时交易监控。

在实体资产代币化(RWA)领域,吉大正元的“数密通”产品为光伏电站、充电桩等资产上链提供全链条防护。此前,其参与的蚂蚁链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项目(规模1亿元)被纳入《RWA代币化业务指南》,成为行业标杆。

股权绑定:资本与技术深度耦合

蚂蚁集团与吉大正元的合作并非偶然。蚂蚁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吉大正元11.25%股份,为第二大股东。这一股权结构使双方在稳定币安全体系研发、跨境支付密文交换协议开发等领域形成深度协同。

  • 技术协同:吉大正元为蚂蚁香港稳定币跨境结算系统(Jovay架构)开发密钥管理模块,支持港元稳定币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双向兑换。其技术方案已应用于蚂蚁校园一卡通代币化系统,保障消费数据隐私。
  • 生态互补:吉大正元同时为京东稳定币提供零信任安全框架,助力JD-HKD跨境链路通过香港《稳定币条例》审计。这种“蚂蚁+京东”的双线服务模式,既规避了直接竞争,又通过技术差异化巩固市场地位。

市场分析指出,若蚂蚁成功获批牌照,吉大正元有望从技术咨询、安全认证及跨境支付模块开发中获得显著收入增长。据预测,2025年其稳定币相关收入预计达1.5亿至2亿元;2026年牌照落地后,收入有望增至4亿至6亿元,占总营收12%至15%。

政策博弈:东南亚监管变数与合规挑战

尽管技术壁垒已筑,但政策风险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印尼近期暂停代币化资产交易,暴露出东南亚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蚂蚁数科定位为稳定币基础设施提供商,而非直接发币方,其通过蚂蚁链国际版(ZAN)为持牌机构提供风控合规模块,试图在监管红线内探索创新。

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服务商通过智能合约抗量子攻击测试,并满足储备资产透明度、反洗钱等合规标准。吉大正元的SM2算法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评测,形成技术护城河。然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对现有密码算法构成潜在威胁,吉大正元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领先。

商业模式:从技术供应商到生态构建者

蚂蚁数科的野心不止于牌照。其通过蚂蚁链国际版(ZAN)构建稳定币基础设施生态,覆盖资产代币化、跨境支付、合规审计等场景。吉大正元的技术深度嵌入这一生态:

  • 供应链金融:双方联合为某国有大行提供稳定币钱包安全模块,支持RWA项目落地东南亚市场。
  • 行业标杆:神州信息等机构表示将凭借区块链与跨境支付技术积累,探索香港市场增量业务。吉大正元与蚂蚁的协同模式,或成为金融科技企业与安全服务商合作的典范。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数科区块链业务总裁边卓群直言:“稳定币是集团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环。”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稳定币+跨境支付”的创新模式,试图重构全球支付网络。

观点:技术驱动变革,但需警惕“孤岛效应”

蚂蚁与吉大正元的合作,本质上是金融科技巨头与安全服务商的“技术联姻”。在跨境支付、资产代币化等场景中,密码技术与区块链的融合确实解决了信任痛点,但需警惕三大风险:

  1. 政策孤岛:东南亚国家监管政策差异大,单一市场技术标准难以复制,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本地化适配。
  2. 技术迭代压力:量子计算可能破解现有加密体系,吉大正元需加快抗量子算法研发,否则将被竞争对手(如卫士通、启明星辰)替代。
  3. 生态封闭性:蚂蚁数科定位为基础设施提供商,但若过度依赖自有生态,可能错失与更多金融机构合作的机会。

然而,这场变革的意义远超商业利益。稳定币的普及将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升资金流转效率,甚至可能重塑全球货币体系。蚂蚁与吉大正元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结语:金融科技的新边疆,评论区等你发声

从香港金管局的“沙盒”测试到东南亚市场的政策博弈,蚂蚁与吉大正元的合作揭示了金融科技的新边疆:技术是基石,合规是门槛,生态是未来。在这场变革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突破的探索者。

你如何看待技术公司与金融巨头的合作模式?稳定币会成为全球支付的主流吗?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网友原创或者AI撰写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产业区块链

音乐人收入革命:2025年NFT如何让独立音乐人年收入提升6.8倍

2025-8-22 14:36:40

产业区块链

深港联手发布RWA合规白皮书:跨境资产数字化的“规则之战”打响

2025-8-22 16:20: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