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克而瑞研究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月,全球RWA代币化市场规模已突破25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10%,远超2022年的50亿美元。贝莱德等顶级金融机构预测,到2030年,这一规模将飙升至16万亿美元,占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的50%以上,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核心桥梁。
RWA的本质,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体资产,如房地产、债券、大宗商品、知识产权等,转化为可拆分、可交易的链上数字通证。这一过程突破了传统资产交易的地理与时间限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资产权益的自动化执行与透明化管理。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球链上RWA资产规模达254亿美元(不含稳定币),资产持有者超34万名,发行方达260家。其中,私人信贷以149亿美元规模占据58.5%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一大标的;美国国债代币化规模达75.4亿美元,占比29.6%;大宗商品(以黄金为主)规模约15.1亿美元,占比6%。股票、碳信用等新兴资产类别亦加速上链,形成多元化资产矩阵。
政策松绑:全球监管框架完善,为RWA规模化铺路
2025年,被视为RWA应用落地的“关键元年”。全球政策环境的改善,为RWA的规模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香港凭借《稳定币条例》与Ensemble沙盒机制,成为亚洲RWA合规创新高地。2025年7月,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上线RWA注册登记平台,并发布《RWA代币化业务指南》与《技术规范》,明确资产确权、估值、托管等全流程标准。同时,香港全球产业联盟汇聚产学研用多方力量,推动绿色金融、碳信用等场景落地。蚂蚁数科与协鑫能科合作的首单光伏实体资产RWA、朗新集团的新能源充电桩RWA等项目,均以香港为枢纽辐射全球市场。
新加坡通过《数字资产发行法案》明确代币化资产法律地位,通过“可变资本公司”(VCC)框架吸引全球资管机构布局RWA。富兰克林邓普顿旗下BENJI基金以8亿美元规模紧随贝莱德之后,其0.15%的低管理费策略吸引大量零售投资者。此外,新加坡交易所(SGX)与Chainalysis合作推出代币化资产合规监测平台,解决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难题。
迪拜推出“区块链战略2030”,推动房地产、能源资产代币化。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推出“代币化资产沙盒”,允许房地产、艺术品等资产在符合伊斯兰教法的前提下上链交易。2025年,迪拜王室控股的数字资产平台“DAMAC”完成首单代币化豪华酒店项目,融资规模达5亿美元,吸引中东主权基金与欧洲家族办公室参与。
技术突破:从“资产上链”到“实数融合”,RWA技术升级
技术是RWA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资产上链”到“实数融合”,技术的突破为RWA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实现资产数据实时上链,AI动态估值系统将商业地产误差率压缩至±7%。例如,奥瑞德联合蚂蚁数科完成的全国首单算力RWA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将AI服务器资产转化为链上通证,动态收益透明化与跨境发行合规路径的创新,为重资产行业数字化提供了范本。
此外,跨链互操作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资产转移问题,提高了RWA的流动性和效率。数据真实性验证技术的完善,确保了链上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市场需求:传统资产流动性困境,RWA成破局者
传统资产,如房地产、私募股权,存在确权复杂、交易繁琐、门槛高企等问题。RWA通过通证化将资产拆分为小额份额(如最低1000港元起投),交易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天,流动性提升300%。
以贝莱德BUIDL基金为例,其通过以太坊等公链发行代币化美元机构数字流动性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28亿美元,成为机构投资者配置低风险资产的热门选择。RWA的出现,降低了传统资产的配置门槛,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参与,为传统资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区域竞争:香港、新加坡、迪拜,竞合格局初现
在全球RWA的发展浪潮中,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区域枢纽的竞争与合作,将决定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归属。
香港凭借合规创新与生态共建,成为亚洲RWA的中心。其完善的监管框架、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产业联盟,为RWA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新加坡则通过机构资本与科技融合,吸引了全球资管机构的布局。其低管理费策略和合规监测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投资渠道。
迪拜则将资产代币化与伊斯兰金融结合,开拓了独特的市场空间。其代币化资产沙盒和豪华酒店项目,展示了RWA在特定领域的创新应用。
未来展望:2030年16万亿美元,RWA前景广阔
根据波士顿咨询(BCG)预测,到2030年,RWA市场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这一增长将由三大趋势驱动:
资产类别多元化:从金融资产延伸至碳积分、算力、医疗数据等新兴领域。例如,帕劳主权背书的BOEX平台将铝土矿、碳汇、渔业等资源通证化,构建“主权+产业+价值”的闭环生态。
机构投资者深度参与:贝莱德、摩根大通等机构通过代币化基金降低传统资产配置门槛,吸引养老金、主权基金等长期资本入场。
跨境支付与结算革命:RWA代币化与稳定币结合,推动实时跨境结算。香港金管局探讨的Ensemble基础设施,旨在简化银行间代币化存款流程,提升全球资金流转效率。
挑战与风险:合规、技术、市场教育,三重考验待解
尽管前景广阔,RWA发展仍面临三大挑战:
监管协调:全球监管标准不一,跨境资产代币化需平衡合规成本与创新效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差异,给RWA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技术安全:跨链互操作、数据真实性验证等技术瓶颈待突破。技术漏洞可能导致资产损失,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例如,某数据湖项目因预言机数据篡改导致1.77亿元损失,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市场教育:投资者对新型资产估值逻辑与风险特征认知不足,需加强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许多投资者对RWA的了解有限,容易盲目跟风投资,增加了市场风险。
结语:RWA重构全球资产格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2022年的50亿美元到2025年的254亿美元,再到2030年预期的16万亿美元,RWA正以指数级速度重塑全球资产流动性与价值分配模式。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区域枢纽的竞争与合作,将决定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归属。
对于投资者而言,RWA既是分享实体经济数字化红利的新机遇,也是考验风险识别与资产配置能力的新战场。在这场资产代币化的全球竞赛中,唯有兼顾合规、创新与稳健的参与者,方能笑到最后。
你认为RWA会成为未来全球资产的主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